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

健康資訊 - 脾胃論

除了投資外,這裡也會記錄其他內容,今日記錄關於脾胃的內容、文字來自於田原香網站及一些網絡內容,本人再作整理。


中醫之脾,就像是養育了萬物的土地,一片貧瘠的土地上的生命肯定缺乏生機,一個脾虛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、早衰的。中醫所以賦予為後天之本。

創制了補中益氣丸的名醫李東恒,早在金元時期就寫出了中醫經典 《脾胃論》。這本書籍都在強調脾氣一虛,百病叢生”。

脾主肌肉,病色為黃,肌肉的無力和膚色的萎黃,都是脾虛之相。這種無力可以延展到各種器官,因此,疲勞、虛胖或瘦削、便秘或便溏,甚至包括心腦的供血不足,慢性疾病,歸根結底都是脾在各個腑臟行使功能的無力,不足所致。

以下為書籍《脾胃論》的內容,可到以下查閱:

https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chapter=193010



正所謂「胃腸好,人不老。」,很多時生活習慣及飲食文化,導致現時現代人普偏都有亞健康問題,例如吃好多營養補健品或飲食清淡,但身體也仍然容易生病,很多時可能來自於脾胃生病。

● 人體氣血發電機

首先,要先知道「人是氣血養成的」這個觀念。脾和胃在生理上相互聯繫,在中醫也是互為表裡,同為身體的「氣血生化之源」,可以說是人體的發電機。食物經過「胃」的消化吸收,成為用以生化氣血的「水穀精微(營養)」,再透過「脾」來運轉輸布至身體需要的地方,相輔相成就像一對好兄弟,所以「養胃」跟「健脾」是密不可分的,要養出好胃一定也要顧好脾

金朝著名醫家李東桓曾在著作《脾胃論》中提出:「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。」如果脾胃運化失常,就好比馬達無法運轉發電,氣血生化不足就會影響其他五臟六腑,間接造成許多病症,除了消化系統的疾病外,疼痛、哮喘、失眠、月經失調、焦慮等常見疾病都與脾胃有關。而「健脾胃」也有幫助其他藥材吸收的作用,若脾胃無法正常的運作,使用再好的藥也是徒然,所以中醫師一般開藥方也會搭配健脾胃的藥材喔!

●「腎精」的先鋒部隊

中醫說「腎藏精」,腎就像貯藏精氣的銀行,儲存其中的腎精是生命之根本,人體如果是一顆樹,那腎精就是它的樹根,主宰人體生殖功能、生長發育等,可以分為腎與生俱來的「先天之精」和脾胃轉化食物的「後天之精」

透過食物營養,也能轉換為「腎精」,關係圖如下:











中醫認為「腎為先天之本,脾胃為後天之本」。腎的「先天之精」是出生時就決定好的固定資產,只能提領,無法存入,一旦過度損耗導致腎精不足,就會未老先衰,更可能提早進入更年期,不可不慎!

不過別擔心,脾胃從食物化生而來的「後天之精」可以透過後天努力(飲食、運動等)來增加存款的量。除非脾胃虛弱,導致氣血無法正常生化供應,才會動用到「先天之精」來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。所以只要脾胃養得好,就不會造成必須取用「先天之精」而提早老化的情況。

所以中醫認為不論何時,「健脾胃」都是保健的基礎,只要將身體的脾胃底子打好,營養都充分的消化輸送到需要的地方,受到氣血滋養的身體就像罩上一層防護罩,各方面抵抗力都會比較好,自然就不怕小毛病來搗蛋囉!


● 飲食四原則,脾胃變強壯

脾胃受到損害,營養進不去,廢棄物也出不來,就會落下身體的病根。就好比輸送帶卡住不動,貨物卻一直進來,時間久了,再好的營養都會發臭變成垃圾。要討好脾胃,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」是健脾胃的第一步,從現在起,抓住脾胃的飲食四原則,一起養出健康好脾胃吧!


原則一:「咀嚼」才是幫助消化的關鍵

脾胃喜歡容易消化的食物,食物進入口腔後,經過「咀嚼」這道程序,會將「食物來了」的訊息傳遞至腦部,大腦就會通知胃部:「該分泌胃液囉!」以減輕腸胃的負擔。所以「咀嚼」才是消化的關鍵!胃不好的人反而更要注重「咀嚼」,建議進食的速度要緩慢,咀嚼至少20~30次才能讓唾液充分分解食物,國外也有研究證實,只要「咀嚼」做得充足,健康狀況也會明顯比同年齡的人好唷!










原則二:「清淡」飲食戒菸酒,不當藥罐子

脾胃喜歡清淡的食物,常吃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會對脾胃及食道造成傷害,不但破壞胃黏膜抵抗胃酸的能力,還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,造成「嘔酸水」、「火燒心」、「胃痛」等不舒服的症狀,更嚴重還可能造成「胃潰瘍」、「胃穿孔」、「胃食道逆流」等病症。


原則三:選擇溫度合宜的食物

俗話說:「十個胃病九個寒。」脾胃喜歡溫暖平和的食物,討厭寒涼或太過燥熱的食物,所以即使夏天再熱,也不該狂喝冷飲、狂吃冰品,要少吃生冷的食物(例如生魚片),冬天也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,以免影響刺激到脾胃的運作。

此處的「寒涼」除了指食物的冷熱之外,也包含中醫上食物的「屬性」,建議可以多吃些脾胃喜歡的平性或溫性的食物,寒性、涼性的食物則要避免。


原則四:飲食要定時定量

現代人相較於過去「民以食為天」的飲食習慣,吃飯不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。若是吃飯常搭配著課業、工作、3C等外務,甚至有一餐沒一餐的,脾胃就會跟你鬧脾氣,讓你消化不良、脹氣、胃痛等。胃其實是一個非常注重規律的器官,不能讓它一下餓、一下飽,否則就容易錯亂導致內分泌失調,所以說爸媽常叫小孩要「專心吃飯」不是沒有道理的。建議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少量多餐,定時定量,為脾胃打造一個規律的生理時鐘。


中醫經絡中,早上7點至11點是走脾胃經,這時候吃一頓温熱早餐最有利將營養輸送到五臟六腑,讓人一整天都充滿活力與朝氣。


● 健好脾胃,中醫有招

● 討好脾胃,多補充「黃色」好食物吧!

中醫認為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一樣屬土,能入脾胃,調節新陳代謝,保護脾胃健康,維持脾胃的功能。而食物中自然的甘味,也有益脾健胃之功效。像南瓜、地瓜、胡蘿蔔等都是脾胃的好朋友。









➲ 南瓜:補中益氣,可以健脾胃、幫助消化。豐富的果膠成分,能保護胃腸黏膜,減少胃炎、胃潰瘍等發生的機會。

 地瓜:暖胃健脾、補中氣。豐富的纖維質可以幫助腸胃蠕動,整腸通便,等於是在幫身體清理、代謝、排毒。

 胡蘿蔔:補中下氣,可以健脾消食、潤腸胃。豐富的維生素A有改善胃酸分泌過多,保護胃腸黏膜的功能。

















● 運動好心情,脾胃喜孜孜

俗話說:「憂思傷脾。」中醫認為在思慮過度的情況下,容易影響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,導致氣滯和氣結,影響脾的運作。西醫方面也認為,消化不良的原因多半和平常生活的壓力及運動不足有關。所以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會建議有消化不良、胃脹氣困擾的患者要找到舒壓管道,時時保持好心情。


想要擁有好心情,「運動」也是必要的一環。適當而規律的運動是「行氣活血」最好的良方,透過運動可以加強腸胃蠕動,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,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,防止老化。而且運動還能刺激大腦分泌「快樂荷爾蒙」之稱的「血清素」,幫助我們放輕鬆、穩定情緒。建議每週至少3次,每次至少20分鐘,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,不需要激烈運動,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騎單車等有氧運動都是可以的唷!

「足三里」、「三陰交」,都能促進氣血活絡、健壯脾胃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